GCT考试网:GCT考试辅导第一站

北京师范大学2011在职软件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2011-06-17  10:49:30   www.gct-online.com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力量居全国一流水平的著名重点大学,有逾百年办学历史。目前学校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进行多学科、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详情点击查阅)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信息学科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相关专业已有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其中电子和计算机专业分别创建于1964和1987年,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获得硕士授权点的学科。学校在1980年组建无线电电子学系,1998年改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六个硕士点;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点;此外,还在教育技术学、系统分析与集成等交叉学科独立招收博士生。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具有一支以院士、知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授11人(其中院士3人,博导8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18人、高工和高级实验师5人、讲师18人,81%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丰富,2005年来获得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和课题。先后十余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

学院目前建有多媒体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网络安全与保密通信实验室、EDA和嵌入式技术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等10余个设施先进的教学实验室;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图形图像与模式识别实验室、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实验室、信息处理实验室等一批科研机构在可视化技术、图形图像、软件工程、教育信息化、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高级软件开发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可靠性工程、教育软件与教育资源开发、教育城域网和数字化校园、企业E-Learning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学院和国内外多家大型IT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为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2011年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收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院在软件工程硕士培养中将坚持以大型软件企业为重要的教学点和实践基地,培养掌握最新前沿技术的高层次工程型软件人才。

一、招生宗旨

北京师范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各类软件开发企业,特别是教育软件产业公司、各级教育信息中心、电教中心、各级各类学校的网络信息中心、网络教育学院等单位培养教育软件研发项目经理、软件研发和信息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

二、招生计划及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招收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40人,招收以下4个方向的软件工程硕士:

1.  行业信息化(含教育信息化方向):培养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掌握信息化系统规划、设计、集成、维护和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2.  高级软件开发技术(含网络方向、教育软件方向):培养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和嵌入式环境下大型软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教育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人才;

3. 软件项目管理:培养大型软件项目计划、跟踪、管理、监理等方面的高级软件管理和监理人才;

4. 软件可靠性工程与软件测试:培养高可靠性软件工程化方法、软件测试技术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及报名

1、报考条件

(1)在职软件工程技术或软件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软件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2)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其中录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工程硕士总人数的10%。

2、报名办法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网上报名。考生在2011年7月1日至14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一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详细报名步骤请点击查阅)、上传本人电子照片(上传电子照片标准),北京地区考生还须网上提交报名费80元(外地考生的报名费请按照当地规定方式提交)。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自行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在7月15日至18日期间到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网上报名成功后得到的具体确认地点信息提示)验证、确认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至现场确认点,由工作人员核验,通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报名信息,并提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文件(持护照者除外),本人在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上签字确认。报名信息已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

所有报名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考试报名无效。

考生既可在工作单位所在地就近选择指定的报考点报名、考试,也可在北京市的指定地点报名、考试。

10月15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3、报名证件要求

根据学位办[2011]28号文件,参加此项考试的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规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其他人员规定使用的有效证件为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和外籍护照。

根据《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发放办法》(国务院、中央军委第510号令,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一条规定,“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从事有关社会活动,需要证明公民身份的,凭居民身份证证明;执行任务、办理公务、享受抚恤优待等,需要证明现役军人或者人民武装警察身份的,凭军队、武装警察部队制发的身份证明”。因此,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报名参加此项考试,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否则不予报名。

4、报考资格审查

考试成绩发布后,符合我校发布的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请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

复试报到时提交以下材料:

①有效身份证件原件(第二代身份证或护照);

②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③签字盖章后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文件规定,考生在网上报名前应进行资格自审,我校在录取前也将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四、入学考试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取得的GCT成绩一年有效。考生只可选择1个培养单位报考。

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英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总计三个小时。GCT参考书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考试时间为2011年10月30日,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见准考证。

第二阶段,我校自行确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GCT合格分数线。凡GCT成绩达到我校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可持本人的GCT成绩单到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申请参加复试,复试一般安排在2011年12月份,具体时间和复试内容另行通知。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的所有考生需填写《2011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此表可从研究生院网上下载),以备和笔试试卷、面试记录一并存档备查。第二阶段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见复试通知。

*欲购参考书的考生,可与硕博考研书店联系购书(网址:http://www.bsdky.com;电话:010—58802068)。

五、录取

将根据考生的GCT成绩、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结果择优录取(未获得学士学位考生的录取人数不超过本校录取总人数的10%)。

被录取的考生于2012年春季入学。

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按国务院学位办的有关规定自行联系其他招生单位调剂录取。

六、培养方式

在职的软件工程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学习年限2—4年。培养工作按照北京师范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学习分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阶段。课程阶段主要利用周末及节假日短期集中授课。来自企业单独组班的研究生,可在企业内进行不脱产或半脱产学习,一般应在两年内修满规定学分。

凡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转入论文阶段。工程硕士需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撰写工作。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每位研究生都要有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联合指导其论文(设计)撰写,其中一名来自企业,一名由学校选派。

七、学位授予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的研究生,经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八、培养费用

学费总计为每人3.5万元,分两次缴付。课程阶段缴付学费 2.5万元,论文阶段缴付学费1万元。

 

 

 

 

2013GCT备考神器 “扫一扫”加关注
微信“扫一扫”或查找账号“gctonline”一键关注CT Online微信小助手;
智能检索 无缝对接主站海量信息 人工实时在线咨询
  • GCT最新资讯
  • GCT报考指南
  • GCT考试大纲
  • GCT备考指导
  • GCT历年真题
  • GCT资料下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GCT考试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GCT考试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